第三十章 洗白


  能坐在这里听讲的那都是关陇集团下一代核心子弟,在他们心中,如今的大隋是如日中天,父辈的功业便是想要比肩都难谈何超越。但现在一听这大隋朝别说稳如泰山了,简直就是一条外表华丽内里腐朽濒临沉没的大船。心有余悸的同时,更有一股舍我其谁想要力挽狂澜的壮志豪情。更不用说后面还有分封的大饼等着。

  看着下面激动的面红耳赤摩拳擦掌的人群,杨广就知道这次的煽动成功了。不论什么时候这种人都是最好鼓动的,他们不缺吃穿,从小听着父辈的功业长大,崇拜是肯定的但更多的是想超越父辈。而且他们有条件有志气,虽然现在没有掌权,但只要把种子埋下去,日后的战乱便是它们成长的资粮啊。说起来杨广和他们才是一辈的,那些大将族长都是上一辈人了,这就有了共同语言。

  不过这还不够,冒进的苦果已经结成。要想努力挽回局面,杨广就只能寄希望于宣传来尽量洗白自己。为了社稷稳定而采取下作手段的皇帝总比不择手段肆意敛财的皇帝好听点。对此杨广编造了大量关于士族兼并土地转嫁租税的邪恶段子让牛朝宗手下的探子去各地散布。

  从士族怎样兼并土地到抵制两税法的施行和推脱放粮赈灾的事宜,他全给栽到士族头上,既然已经局势已经不可挽回了,那就尽量争取民心吧。

  深知宣传重要性的杨广对于这件事是无比重视的,宣传如同打仗,一定要在开始就取得领先优势,拉锯战是最要不得的。他的段子深切结合当前百姓的三大困扰,土地、赋税、灾荒。不但指明了原因(士族从中作梗),更是给他们带来了希望,皇帝与他们同在。

  要让百姓知道皇帝始终关心着他们,皇帝心忧他们的苦难现在都吃不下饭了。现在的苦日子都是士族那帮子蠹虫造成的,只要凿沉了他们,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这并不是谎言,士族覆灭后,空出来的土地自然可以容纳许多人。至于土地不够这种事,百姓会知道吗。

  至于宣传手法,这就有讲究了。市井酒肆虽然是传播的好地方,但这只能让中产之家知道,流民连城都进不来,如何去喝酒。这群人是不想要变革的,他们的生活过的去,时不时还能到酒肆喝两口针砭一下时弊。生活安稳的很,如何豁的出去。对于他们杨广要求不高,只要不反对自己就行了。

  宣传的重点是各地的流民队伍,散布、传谣,不需要他们起来闹事,只要让人们知道,是谁让他们成了这样就够了。

  “这就叫靶向宣传”杨广得意对新任锦衣卫长官牛朝宗说道。鉴于牛朝宗的上进和锦衣卫的要害性质,他还是选择了太监来担任。

  “你要知道百姓需要什么,他们关心什么,一味的宣传新法不但没有用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要宣传百姓喜欢的内容,同时引导百姓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思考。”

  “陛下智计无双,老奴受教了。”

  “你这样,每隔几天就让你的探子散布一些朕的爱民言论、或者工匠营的美好生活又或者关中流民大营的优良待遇。总之,要让他们不满。让他们知道朕的好和士族的坏,最好还是采用编故事的手法,比如:皇帝的两税法免除了诸多的苛捐杂税,法令一定要讲清楚,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然后便是士族不尊诏令强买强卖放高利贷,最后逼迫百姓卖儿卖女来抵债,或者将人害的家破人亡卖身葬父之类的。故事中的农民必须符合百姓的需求和愿景却又不能离他们太远,老婆孩子热炕头就行,士族必须残忍粗暴毫无人性。这样才能唤醒他们麻木的心灵。让你的人走的远些,凡是有流民的地方都要去,让他们装的像一点,挑那些面黄肌瘦的去,不要被人看穿了。”

  现在的百姓大多是文盲,但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会选择那些听起来更好一些的势力,谁的消息对他们更有利,他们就相信谁。这是百姓的朴素情怀,杨广利用起来没有丝毫的负担。

  他坚信自己可以赢得民心,现在人们并不重视宣传,那些士族大多是利用迷信,或者是临到头了想个法子出来应付事儿。这种粗浅的手段如何能和饱经后世信息轰炸的杨广比。

  但这也意味着下一波流民潮会很快到来,怎么处理他们呢?

  砍树,这算是此时唯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了,砍倒、运出、剥皮、加工,随便哪一个都需要大量人手。他现在需要大量的木材来供应工匠营的消耗。

  自从杨广下达了炼铁必须用木炭的命令后,工匠营的木材消耗日益增长。这个年代木材是主要的材料来源,不论是水力机械还是战船房屋,木材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工匠营中男子烧炭炼铁,女子纺纱织丝,剩下的老弱小孩都是在干一些剥皮砍枝的辅助工作。

  流民大营位于西城郡石泉县,这里的树木高大挺拔数量也多,至于过度砍伐什么的杨广并不担心,五千年都没砍光,现在连个电锯都没有,瞎操心什么。

  上一批被粮食吸引来的十八万流民如今已经住进了新盖的木头房子里。在这里他们除了砍树,每三天还要抽半天来接受教育。主要就是识字和算数,老师就是那些被迁徙到陵邑的没落士子。

  这些士子就是杨广普及教育的第一批班底了,他本来是想从这些流民中选拔一些人才的,奈何手下却连个专职教师都找不到。

  隋朝初年是有学校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比比皆是。可惜的是到了隋文帝末年,杨坚觉得学校太多,才俊却没几个,于是下令压缩学校规模,这一口气就将全国的学校全给废了,就留下个国子学和里面的七十个学生。

  每每想到这里杨广就觉得这个便宜老子脑子真的是有问题,设立仓储的是他,喊着“宁积于人,不藏府库”的也是他。可一发现官员贪腐,直接将放粮的权力收归朝廷的还是他,弄得地方一遭灾,县令第一件事不是放粮赈灾而是上报朝廷。前面也说了,隋朝297个州的政务都有皇帝批阅,等命令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

  办学也是,怎么就那么功利呢,不出人才是学校的问题吗,你不想着整改一下提高教学质量,反而是将学校一口气拆掉让人连上学的地方都没有,是何道理。

  弄得现在杨广想找几个老师都没有,如今的教育部只有小猫小狗两三支,部长更是由他亲自代理。

  这也罢了,没了学校要是能给自己多留点钱也行啊。但人杨坚不这么想,人把建学校的钱都拿去修寺庙了,一口气就是上千座,大手笔啊。

  杨广真想把杨坚从棺材里刨出来问问:“学校出不来人才难道寺庙就能吗?”


  (https://www.read81.com/chapter/119/119475/405305212.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read8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