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汉献帝刘能公子不瘦 > 第四十章 长城顶上望胡尘

第四十章 长城顶上望胡尘


  燕赵大地,自古就多慷慨悲歌之士,而真定更是尚武任侠,行人多有刀剑在腰。我问赵云当地可有什么名士值得登门拜访?赵云想了半天回答没有。然后我就和赵云去喝酒了,这个在《三国演义》中优秀得近乎完美的武将,实在很难让人不感兴趣。

  择了一个二楼窗边的座位,切了一盘牛肉,烫了壶酒。三杯下肚,我问赵云是不是更喜欢家乡的口味?赵云回答说云自幼离家四海漂泊他乡故乡却也分得不是特别清楚了。我说将军见识广博必有教我。赵云说陛下您自谦了,云空行了千里路至今一事无成惭愧惭愧。我问赵云当初袁绍兵强马壮你为何不投奔他而选择了公孙瓒?赵云说袁绍横征暴敛云不以为然,道不同不相与谋。

  我觉得公孙瓒其实也不怎么样,远远没有俺刘能这般爱民如子。又问那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后自杀了,你恨袁绍吗?赵云默然良久,独自饮了杯酒说生逢乱世不杀人则为人所杀,袁绍所作所为也没什么错我不恨他。我说当年在公孙瓒那里时将军和刘皇叔很是交好呀,怎么没去投奔他呢?赵云说云未能尽忠护主实在没面目去见皇叔。我问那将军今后有什么打算?赵云抬头看着我说没啥打算其实家兄死后云就已万念俱灰如行尸走肉,再没什么宏图大志了。

  看来赵云和他兄长的感情很深,我默默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亲手给他斟上杯酒说:“将军若还想去投奔刘皇叔的话,朕可以代为疏通,定能如愿。”

  我不是不想将这个盖世虎将留在自己身边,而是怕跟着我天天东跑西颠不干正事耽误了赵云的一世英名,还是放在刘备那里才能让他一展宏图吧?诸侯林立,群雄并起,我不想在乱世中啸众扬鞭,身边有一个魏延就足以保证自身安全了,又何必耽误别人的大好前程呢?这句话我出于真心发自肺腑,并且坚信自己能够做到,因为就算我不说那也是历史上的事实。

  赵云摇头,直接拿起酒壶一饮而尽。“陛下好意,云心领了,但皇叔在淮南风生水起,关张二位兄长皆是万人敌。有我一个不多,没我一个也不少,就不劳陛下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又饮了一阵,唤来店家结账之后,我俩互相搀扶着行走在真定萧瑟的秋风里,就像是两个醉鬼。谁又能想到,这两个人一个是战功赫赫彪炳千秋的旷世名将,另一个则是英俊潇洒卓尔不群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此处省略五十章)的当今天子?

  我在寒风中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赵云喝得还不是很多,他斜斜的睨向我,有些不理解皇帝陛下为什么在别人的故乡大声高唱这首衣锦还乡的大风歌。我没理他,继续唱,一直唱到了客栈门口,把貂蝉她们几个都给唱出来了。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儿生平志已酬。”我口中嘟囔着,被老婆们连拉带抱的给弄进了房间。房门关上时还能听见我的狂吟。“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赵云的酒一下子醒了,立在我的房门前若有所思。

  第二天我们就离开了,走出城门之后,我看见赵云在马背上深情的回望了一眼,然后便再也没有回头。

  天气愈发的冷了,辕马沉重的鼻息已经升腾出白雾,踏着厚厚的落叶我终于看到了秦时的长城。说实话很让人失望,秦代的长城就是一段段用土坯垒起的土墙,大概一人半那么高吧,远没有明长城那样的砖石结构一样宏伟壮观。我站在长城边上抚摸着那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墙土,心中想的是汉武帝时封狼居胥的皇图伟业;是那首“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虽然俺刘能不是汉武帝的子孙,但毕竟也是堂堂正正的汉族人。吊古怀今,同样不胜唏嘘。

  有边民在远处牧马放羊,单从衣着上看不出是匈奴人还是汉人,却是一样的勤劳朴实。这时,有一列长长的队伍自远方鱼贯而来,行进速度很慢但人数很多,我让魏延去看看。

  “陛下,那是您从匈奴赎回来的第一批汉人俘虏。”

  我爬上长城,手搭凉棚尽力的眺望着。队伍渐渐近了,都是些面有菜色的饥民,他们吃力的行走着,有的甚至连抬起脚都有些艰难,一个个神情木讷。突然他们有人抬起头看见了长城,顿时大声叫喊起来,眼中流下幸福的泪水。队伍停止了前进,除了一些护卫的匈奴骑兵以外全体都跪倒在尘埃里,向前方拼命的磕头。匈奴骑兵也没有催促,一个个面无表情的骑在马背上,任由他们发泄着自己心中的情感,而长城这边,一队装束整齐的汉军士兵已经准备好接回大汉的子民。

  “陛下,我们要过去看看吗?”魏延问。

  “过去也好,但就不要暴露身份了……免得麻烦。”

  长长的俘虏队伍已经通过了长城,匈奴骑兵和汉军士兵顺利完成了交接。魏延上前与领兵的汉军军官低声交代了几句,然后我驱马上前,看着那支面上都带着泪痕的俘虏队伍。之前我本是说先将老年人赎回来的,但这支队伍中却是青壮年居多,还有几个还在吃奶的孩子……

  “老人都不愿意回来,想把机会留给子孙。”与俘虏同行的汉朝官员解释到。

  这也是人之常情,我点点头表示理解,接着问他们家乡都在哪里?回答说都是长城附近的边民,但家乡基本是回不去了,这些人都是被整村整村的打了草谷,现在房舍破败田地荒芜,连口粮都没有,回去了也多半会落得冻饿而死的下场。我怃然长叹,说那就让袁绍好生安置他们吧,朕给袁公写封信。小让,取些银子出来分给他们。

  匈奴骑兵还没有走,我送了几坛梅子酒过去,他们当场就敲开一坛分着喝了起来,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这些戍边的士卒多少都会说几句汉话,我问他们匈奴王庭现在在哪里要走多远才到?一个头领模样的人回答说王庭居无定所但挺巧的是现在距离并不太远骑马的话也就几天路程。我问你能带我们去吗?他犹豫了一下张小让已经又捧了几坛酒过去还在他手心里偷偷塞了一大锭银子。我说你看我们就这么几个人,呃……几十个人,难道还会对你们的王庭构成威胁吗?要是这样的话,你们的匈奴武士未免也有些太无用了。

  匈奴头领面色一变,手已经伸向了身畔的腰刀。也许是掌心的那锭银子让他有改变了主意,操着生硬的汉语问:“你们去王庭想干什么?”

  我指着后面的车队说:“特为通商。”

  因为物资匮乏且各行业发展极不平均,尤其是基本没有手工业和轻工业,大量物资依赖进口,所以匈奴各部落一向都是很欢迎商人的。见我的车队庞大还有女眷随行,虽然魏延几个的长相显得不是那么和善,但乱世之中这些行商大贾带几个护卫随行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匈奴首领审视一遍后再无怀疑,开口说:“带你们去也可以,但货物要给我们部落留上一成,就是你们汉人所说的税赋。当然,我们也会用牛羊马匹作为交换,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匈奴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部族制度,他们的王是各部落共同的首领。汉人使臣偷偷告诉我说和我说话的这个头领就是附近一个小部族的头目,他们部族的活动区域正与大汉接壤,所以这次送俘虏回来最后的一段就是由他们护送的。我问那他们和大汉的关系怎么样?使臣说匈奴人的脾气有些让人吃不透,不用管他们以前关系怎如何总之是没有血海深仇,现在我们汉人自己打还打不过来哪有余兴去骚扰边关?以后的关系就要看今后的发展了。

  我很有诚意的对匈奴首领说:“货物就给你们留下一些好了,也不要你们的牛马,就当是交个朋友。作为朋友,你那里要是有汉人俘虏放点回去我就感激不尽了。当然,我也不会亏待朋友,就用金银来赎吧。”

  匈奴首领听我说完后哈哈大笑,解开挂在马背上的酒袋扔给了我。我没接住,自己还差点摔下马去。张小让从地上捡起来交给我,我喝了一口想扔回去又怕扔不准,还是交给张小让让他跑步送还。匈奴首领大笑着也喝了一大口,差不多三分之一袋那么多吧,然后当先策马前行,我们跟在他的后面。

  “我们不去挹娄了?”貂蝉问。

  “晚点再去吧,挹娄毕竟就一个曹彰,匈奴则有无数的大汉子民。并且,曹彰毕竟还年轻。”


  (https://www.read81.com/chapter/65/65413/448960843.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1.com。手机版阅读网址:wap.read81.com